禅之小阐(作者:方红波)

发布时间:2007/8/9 10:16:04    |     文章来源:     |     阅读次数:

自达摩祖师从印度西来,禅宗难得在中土的广袤大地上生根发芽,绵延至今,并逐步发展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宗教流派。

禅是一门极富智慧的学问。

禅,就是机缘,你懂得,无时不禅,无处不禅,无人不禅,无事不禅,似“赵州茶、云门饼”,即使说得天花乱坠,也与禅无关。

所谓佛法、禅心,都应该不离生活。自我认知的透彻,禅也;吃饭吃得合味,禅也;睡觉睡得安然,禅也。离开生活,佛法何用?自我认知即“我是谁”,是哲学中恒久以来的一个质问,在禅宗中,我就是我,如果人人都能肯定自我,那就是真我,即佛法所说的“真我非众生”。生活中苦乐并存,健康快乐,生病痛苦,这些都是当然的事情。人生有苦乐两面。太苦了,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;太乐了,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谛。热闹的快乐,会乐极生悲;冷冰的痛苦,会苦而无味。学会自已调和,才能充分体会人生的幸福。

当我们整日迷恋于华服美食之时,可曾想过,我们的身体只是在为我们的心服务。而我们的心,以究竞需要怎样的滋养呢?我们整日又是在为谁而忙碌呢?世间的人有时肯定自己的思想、知识和拥有,反而却迷失了真正的自我,有时什么都有不认同、不肯定,也迷失了自己,像行尸走肉,没有灵魂,没有立场。然而在禅的世界是,虽然否定了一切,其实拥有了一切;虽然肯定了一切,其实解脱了一切。人若对自己没有清醒坚定的认识,心性便不能自主,经常受外界影响。他人一名赞美,自己便洋洋得意,他人一名谤言,自己便怨恨嗔怒;因而自己的喜乐忧苦,皆为他人左右,可说丧失了自我。禅的本来面目,就是要直下承担,了然于胸!当吃饭时候吃饭,当修道时修道,当问的时候要问的重要,当答的时候要答的肯定。不可在似是而非里面转来转去!

生活苦乐、工作繁忙,佛法人生观做出解释:“我为众生,众生为我”。有的人太顾念自己,不顾别人,一点小事,再三烦人;有的人太顾念别人,不肯为已,最后失去很多机会。佛法有语:我可以帮忙,你为什么不要我帮忙呢?我为什么不可以为你忙呢?人我,不要分得那么清楚。

该来的终究会来,该去的无须刻意挽留,大千世界,云云众生,一切皆法,一切皆禅。

(作者:六安市公司 方红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