涂山游记

发布时间:2007/10/16 15:37:42    |     文章来源:     |     阅读次数:
涂山,亦名当涂山,俗称东山,为古涂山国所在地,也是大禹娶妻及第一次大会诸侯的地方。其山位于淮河东岸,与荆山隔河相峙。
涂山气候宜人,山中怪石嶙峋,清静幽雅,古迹名泉,分布其间,是人们假日旅游的绝妙去处。历代就有诸多文人墨客来此观光揽胜,留下了众多赞美涂山和歌咏大禹功德的壮丽篇章,增添了涂山浓郁的文化色彩。
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,今天公司特意组织了一次登涂山活动。上午7时30分,我们便齐聚荆涂大桥,开始向目的地——涂山进发了。
我们从涂山脚下踏上盘蜒曲折的“朝禹路”,延着“涂山古道”上山。两旁榴花似火,艳丽迷人。怀远的石榴可是天下闻名呀,据说,曾经还是皇上的贡品呢。要是金秋十月,一定能尝到这美味可口人间奇果,但今天我们只能一饱眼福了。
山势越来越陡,手攀脚爬,居然还是有些吃力。但我们的兴致却丝毫不减。沿途奇松怪石,灵花异草,美不胜收。
不多时便见一块形似床塌的巨石,上刻有“台桑”二字,相传是涂山氏女与大禹新婚之地。再往前走便是著名的“启母石”了。相传,禹娶涂山氏女,婚后四日便离家治水去了,一别十三年不回家园;涂山氏女每日引领南眺,盼望丈夫归来。但是,望穿秋水,也不见禹归。由于朝思暮想,精诚所至,终于化而为石,端坐于昔日与禹幽会之所。明张士隆有《题启母石》:“亭亭独立向江滨,四半无人石作邻。云鬓挽成千载髻,娥眉淡扫四时春。霜为腻粉凭风傅,霞作胭脂仗日匀。莫道岩前无宝境,一轮明月照精神。”
继续拾阶而上,便可看见一片松柏掩映中的禹王宫了。禹王宫雄踞涂山之巅,俯瞰千里平川,气势非凡。它坐北朝南,建筑按八卦方位排列,原有五进,今存四进。第一进为山门,两旁书有“空山垂四壁,古庙烛千秋”的对联,让人有千古浩邈之叹。第二进为崇德院,有拜厅三间,旧时为官吏朝觐禹王,置祭祀物品及休息的地方。穿过崇德院,便是禹王宫的正殿——禹王殿,殿内正中奉祀禹王像,皋陶、伯益配祀左右。大禹目光如炬,气宇轩昂,皋陶、伯益亦是栩栩如生,神采飞扬。两旁悬有木刻诗画数轴及楹联多幅,刻画大禹治水的丰功伟业。禹王殿西侧为长春道院,院内一株垂乳银杏,雌雄同株,生机盎然,结果无核,堪称一绝。
第四进为启母殿,奉祀禹之妻、启之母━━涂山氏。殿前两棵古银杏树,一株虽逾千年,依然是枝叶婆娑,生机盎然;一株是老杆铁枝,虽遭雷火所焚,却又树内生树,其枝丫盘蜒如龙,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赞为“山外青山皆如画,树内生树不知年”。
古树西侧有一望淮台。登台远眺,万里平畴,全在脚下;千里长淮,尽收眼底。顿感心胸开阔,豪气干云。不觉吟诵起黄庭坚的诗句:“涂山绝顶忆神功,亘古情形一览中。启母石迎新月白,防风冢映夕阳红。洪流匝地曾拘兽,老树参天欲化龙。有径直通霄汉外,登临无不是仙踪。”
“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返。”我们已经完全沉浸在山川美景之中了,不觉暮色已至,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大禹,告别了涂山。
蚌埠市盐业公司 刘国卫